一、灰缝不均匀、不顺直、不饱满,有透 明缝、假缝现象
原因分析:
1、 未画皮数线,砌筑随意,灰缝宽窄不均,不成 直线;
2、 铺灰过长,砌筑速度跟不上,砂浆中水分被底 砖吸收,使上层砖与砂浆失去粘结;
3、 砌筑前未提前湿润;
4、 砖砌体原材料尺寸不均匀。
防治措施:
1、按“三一砌筑法”施工,(一块砖、一铲灰、一揉挤),要求铺满口 灰,然后进行刮缝;
2、砌筑前应在混凝土结构墙体按砌体排版图画出皮数线;
3、提前一天对砌块进行湿润;
4、加强原材料控制,墙体在同一施工层中,应尽量使用同一砖厂同一批 次的砖,以避免因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竖缝宽度均匀不一致。

二、组砌混乱,有直缝通缝现象
原因分析:
1、砌体排版不正确,砌筑随意;
2、忽视组砌方法,特别是两种砌块交界处组砌不 正确。
防治措施:
1、确定标高,立好皮数杆,控制好砌体排版,在保证灰缝的前提下,确 定砖垛处、窗间墙、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;
2、砌筑时采用“一顺一丁”砌法,同时做到上下错缝,避免通缝出现;
3、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 1/3 砖长。
三、砌块缺棱现象较多
原因分析:
1、砖砌体出厂尺寸不均匀;
2、运输转运过程中不注意成品保护,破损较多
防治措施:
1、严格控制砌块进场质量,不合格的一律不予接收;
2、转运过程中需轻拿轻放。
四、后塞口同步砌筑,未挤紧,砂浆灰缝过大
原因分析:
工人为省事,同步砌筑后塞口,且填塞随意。
防治措施:
1、 交底准确,注意过程中检查,至少停止 7 天才能后砌;
2、 严格控制后塞口顶砖角度,两端应设置三角型预制混凝土块,墙长大于 3.5 米的顶砖应分别朝两个方向顶砌。
五、植筋位置不准确,植筋深度不够、不牢固, 植筋长度不够
原因分析: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