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设拉筋的复合箍是有违初衷的
对于抗震建筑来说,箍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混凝土以提高延性,包括箍筋加密,控制体积配箍率、箍筋最小直径和肢距等措施,都是此方面的考虑。另外,拉筋不是可有可无的,不设拉筋会造成大箍边长太大,起不到约束作用。相关论述引用如下。
1、《全国技术措施》4.3.6
拉筋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大箍的“无支长度”,对柱的约束能力大大提高。柱纵筋与箍筋共同形成一个钢筋笼,对柱身混凝土加以约束。强震时混凝土将产生很大的应变,保护层会剥落,钢筋笼必须对柱核芯混凝土起约束作用,做到裂而不散。由于箍筋直径通常比较细,在受弯时极易弯曲(如图4.3.6),因此,减少大箍的无支长度极为重要。
2、《高规》中的类似表述
9.2.2时心为架核心筒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,本条对其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、边缘构件设置提出了比一般剪力墙结构更高的要求。
约束边缘构件通常需要一个沿周边的大箍,再加上各个小箍或拉筋,而小箍是无法勾住大箍的,会造成大箍的长边无支长度过大,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。因此,第2款将02规程“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全部采用箍筋”的规定改为主要采用箍筋,即采用箍筋与拉筋相结合的配箍方法。摘自《高规》
3、《标准图集》中的画法
对于偶数肢的复合箍,图集只有“大箍+小箍”,均未设拉筋。因为小箍对大箍没有约束作用,所以大箍的无支长度接近于柱边长。对于8肢箍,柱边长一般都在1米以上,这么大的箍筋,侧向很柔,起不到约束作用。特别是箍筋肢数小于纵筋根数的柱,大箍对延缓纵筋屈曲至关重要。
4、改进建议
箍筋的排布应以起到约束作用为目的,而不是形式上的整齐划一。对于较大截面的柱,拉筋必不可少。尤其对于偶数肢复合箍,要有意设置拉筋,建议改为下面的“大箍+小箍+拉筋”方式,且拉筋必须钩住大箍。